山西凱嘉張壁古堡生態旅游有限公司是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公司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風鎮張壁村,距縣城和大運高速介休出口均為10公里,與國內著名景區平遙古城、王家大院、綿山旅游區毗臨,有旅游專線直通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張壁古堡榮膺 2005年“中國十大魅力名鎮”,2006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評為“中國特色旅游景觀名村”。古堡占地約0.1平方公里,三面臨溝,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古代軍事設防村落。古堡的建造年代,經中國魏晉南北朝學會、山西大學北朝文化研究中心、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家考證,始建于十六國的后趙時期,距今1600多年。位于古堡西南方向十公里處的雀鼠谷,自古為軍事要塞,是歷代王朝爭奪中原、進取北方的必由之地,張壁古堡是雀鼠谷要塞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堡構建有嚴密的五級防御體系,可謂“堡中有堡,城中有城”。堡墻高四丈,厚七尺,其上可行走輜重戰車;地道全長一萬多米,立體三層,四通八達,具備攻、防、退、藏、逃等功能,并與數十處民宅連通,機關密布,詭謎奇絕,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軍事文化瑰寶。
張壁古堡遵循中國傳統星相和堪輿理念建造,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壬奇門。現已發現30余處建筑物、標志物與星座相對應,而張壁村名也來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張宿、壁宿。古堡不愧為中國古代星相文化和堪輿文化的珍貴實物遺存。更為奇特的是,村里的祭星儀式從遠古沿襲,綿延至今,又為古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張壁古堡有獨特而豐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在不到0.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有南北兩個宗教建筑群,現存宋元明清時期的寺廟殿堂等20多處。可罕王祠是漢民族地區國內僅存的以可罕王為膜拜對象的神廟,空王行祠、關帝廟、呂祖閣、真武廟等廟宇具有明顯的“本地神”特點。古堡里還保留著泥包鐵神像、金代墓葬、孔雀藍琉璃碑以及壁畫、三雕藝術等珍貴文物,有20多座彰顯晉商鼎盛時期繁榮富庶的明清古院落。盛行于古堡村落的干調秧歌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祈雨、旱船、背棍等民俗文化活動別具地方特色。
公司于2009年6月正式接管張壁古堡旅游區,景區規劃由古堡核心保護區和休閑度假區兩部分組成,規劃占地400公頃(6000畝),計劃總投資26億元以上。古堡核心保護區將根據文物保護規劃進行建設,通過原住民搬遷、文物修復、廟宇復原等工作,將張壁古堡打造成具有魏晉南北朝特色的軍事古堡。休閑度假區位于古堡北側,將通過2—3年的建設,打造成集休閑、度假、商務接待于一體的,立足介休、接納晉中、輻射山西、承接海外的特色景區。景區內規劃建設的影視動漫文化產業基地,通過與北京電影學院的強強聯合,通過2—3年的建設,打造成集影視劇制作營銷、影視人才培訓、動漫研發制作、影視旅游于一體的文化產業實體,形成“南橫店北張壁”的影視基地格局。景區最終將打造以軍事文化觀光體驗為核心,以影視動漫基地為連接,以星象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休閑觀光體驗為支撐,以黃土高塬鄉野休閑度假為延伸的AAAA景區。
近年來,公司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凱嘉集團的正確領導下,以“高素質團隊、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開發”為總體思路,以“突出古軍堡、復興古村落、營造原生態”為開發要求,實施了張壁新村建設、搬遷安置、堡內文物修繕、景區生態綠化、度假區基礎建設和古堡文化研究等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依章治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類規章制度,建立了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完善了基礎配套服務設施,營銷手段不斷改進和創新,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網友評論 已有 1 條評論,查看更多評論»